您如何喂养新生婴儿?对于任何家长来说,这都是一个常见但也很重要的问题。
即使在宝宝降生之前(未雨绸缪),您也可以参考本指南,帮助您准备完善的婴儿喂养计划,并了解有关婴儿营养的宝贵知识。希望了解更多信息?除下面的信息,还可参考加拿大儿科协会提供的第一年喂养指导。
母乳是最好的
为什么选择母乳?因为它:
-
营养丰富¤
-
能够随着宝宝的成长不断变化以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每次喂养都会变化)。
-
让您的宝宝赢在起跑线。
-
适合新生儿的完美食物。
此外,母乳喂养对新生妈妈也有好处——它可以帮助您:
-
更快地恢复到怀孕前的体重。
-
在您和宝宝之间建立亲密联系。
加拿大卫生部建议,为保障婴幼儿的营养、免疫保护、成长和发育各方面,最好在婴儿出生头六个月内都单纯依靠母乳喂养,然后结合适当的补充营养配合母乳喂养持续两年或更长时间 。 1,2
您的婴儿喂养计划
如何喂养宝宝是要充分结合个人实际。以下是您在定制个人喂养计划时应考虑的事项。
-
以您的保健专家和家人提供的正确信息、建议和支持为基础。
-
明白母乳是宝宝出生后六个月的理想食物。
-
如果您选择使用婴儿配方奶粉,请多比较市面上各款婴儿配方奶粉。
当您准备好通过制定婴儿喂养计划为宝宝提供他需要的所有营养时,请考虑以下事项:
1. 健康的妈妈才有健康的婴儿
-
吃得健康(且吃得够量。新生儿需要每 2-3 小时喂养一次,因此您也要摄取足够的营养)。
-
补充水分。
-
多休息。
-
请亲朋好友帮忙操持家务(或先把家务放在一边)。
-
标记《加拿大食品指南》,获取健康饮食的最新动态。
2. 了解母乳喂养
准备开始母乳喂养!通过学习各种有用的技巧以及如何应对挑战的诀窍,让母婴都获得满意的喂养体验。
3. 马上开始!
-
出生后尽快开始母乳喂养(如果您足够健康,建议您在宝宝出生后 30 至 60 分钟内即开始进行母乳喂养)。
-
经常与宝宝肌肤接触,以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开始。
-
确认您的医院支持 24 小时母婴同室(这样饥饿的婴儿就无需等待,可以立即喂养)。
4. 了解您的其他选项
-
您的选项包括母乳喂养(理想情况下),搭配使用母乳和婴儿配方奶粉或仅使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
-
加拿大卫生部建议将以牛奶为基础的商用婴儿配方奶粉作为母乳的唯一安全和营养替代品 。1,2
-
加拿大保健专家推荐从出生到 9 至 12 个月的婴儿摄取以牛奶为基础的配方奶粉。1,2;
-
富含铁元素的婴儿配方奶粉可以在第一年为您的宝宝提供完整的营养来源(加拿大政府实际上对婴儿配方奶粉的成分进行了监管)。
-
婴儿配方奶粉中含有婴儿健康生长发育所需推荐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
您有多种婴儿配方奶粉可供选择——在调整婴儿配方奶粉前,请一定记得咨询医生。
我的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喝牛奶?
以下是为什么不推荐您的宝宝在年满 9-12 个月之前饮用全脂 (3.25%) 牛奶:
-
低铁含量:牛奶的含铁量较低,且牛奶会减少对其他含铁食品的铁元素吸收(饮用牛奶过多也会导致缺铁)。
-
过高钠含量:牛奶中的钠含量是母乳钠含量的大约三倍,可能会造成宝宝的肾脏过硬。
-
过多蛋白质:牛奶中的蛋白质是母乳蛋白质含量的大约三倍,对于部分婴儿来说,全脂牛奶可能很难消化。
成长中的宝宝需要补充铁元素
当您阅读以下信息补充铁元素方面的知识时,请先了解您的宝宝初始的铁元素储备可能在 6 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减少1 。
为什么要补充铁元素?
-
铁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宝宝的正常成长和发育。
-
铁对于红细胞的形成至关重要,红细胞可以帮助在婴儿的小小身体中输送氧气。
婴儿如何补充铁元素?
-
健康的足月婴儿出生时有铁元素储备,这些储备可满足他们 6 个月左右的需求。
-
提供富含铁元素的饮食也有助于确保这些储备始终充足。
-
如果您选择混合使用母乳和配方奶粉,或仅使用配方奶粉喂养,请选择富含铁元素的婴儿配方奶粉。
-
6 个月后再加入富含铁元素的固体食物1。
等一等,是固体食物吗?
-
没错,您的宝宝在约 6 个月大的时候可以开始摄入固体食物。
-
在 6 到 12 个月的年龄阶段可以开始加入固体食物,逐步增加种类和分量。
-
加拿大卫生部建议婴儿一开始食用的固体食物中应该富含丰富的铁元素。1
-
富含铁元素的健康食物包括肉类、肉类替代品和富含铁的婴儿谷类食物。
-
婴儿应每天摄入 2 次或以上富含铁的食物。1,2
在宝宝习惯了固体食物后还不确定如何满足他们的铁元素需求?只需遵循下表中的营养建议即可。3
补铁提醒事项
-
母乳喂养是理想之选—以这种自然方式在头 6 个月为宝宝提供充足的铁元素。
-
如果您选择混合使用母乳和配方奶粉,或仅使用配方奶粉喂养,请一定要选择富含铁元素的婴儿配方奶粉。
-
无论您是使用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粉喂养,请在婴儿 6 个月左右时喂养富含铁元素的食物(请先咨询宝宝的医生)。
-
在 9-12 个月大之前,避免喂养全脂牛奶,因为全脂牛奶缺乏铁元素。
-
勿信谣传,没有科学数据显示富含铁元素的配方奶粉与胃肠道问题(如腹痛、便秘和挑食)之间存在关联性。
-
把所有含铁的维生素补充剂,包括产前和产后维生素,都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维生素过量可能造成伤害(您手边应随时储备,尤其是如果您的保健专家建议除了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外,还应该在宝宝的饮食中补充铁元素)。
-
如果您怀疑铁元素摄入过量,请立即致电医生或前往当地急诊室。
与医生讨论宝宝的铁元素需求和缺铁问题。缺铁会导致您的宝宝比平常更不好动,甚至发育更慢。
DHA 和 ARA
您可能知道这两种脂肪酸对健康有益:DHA(您知道它是二十二碳六烯酸,对吧?)是一种 omega-3 脂肪酸,ARA(当然是花生四烯酸)是一种 omega-6 脂肪酸。
它们为什么如此重要?
专家们一致认为,DHA 和 ARA 对于大脑和眼睛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4,5(它们实际上在宝宝出生前就已经开始在大脑和眼部组织中积累)。
越早开始摄入DHA,一种主要的脑营养物质,宝宝在三岁前大脑发育就能达到90%6。
如何获取这两种脂肪酸?
您的身体将使用两种必需的 omega-3 和 omega-6 脂肪酸生成 DHA 和 ARA:亚麻酸 (ALA) 和亚油酸。
但这一切都要从健康饮食开始——所以需要吃富含 DHA5 的食物,比如:
-
富含脂肪的鱼类:大西洋鲑鱼、鲱鱼、鲭鱼、沙丁鱼和鳕鱼是最好的 DHA 来源(按顺序排列)。
-
富含 DHA 的 Omega-3 鸡蛋:如果您不喜欢吃鱼,这种鸡蛋是很好的替代选择。
-
亚麻籽、核桃:不错的来源,但您体内对这些食材进行消化后只会从中获取少量的 DHA。
我的宝宝如何获得这些营养?
这些营养是通过母乳传递的。
此外,婴儿的身体也会像您的身体一样自行产生这些营养,目前所有的婴儿配方奶粉中都添加了α-亚麻酸和亚油酸。这些必需脂肪酸也存在于各种固体食物5中——所以当您选择食物时可以多加留意。
您的保健专家可以回答您有关 DHA 和 ARA 的更多问题。
益生菌的优点:培养宝宝的免疫系统
是的,这是大自然的另一个奇迹——您的宝宝正在发育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可以帮助:
-
预防疾病和感染。
-
为他的成长和整体健康保驾护航。
-
是维护天然防护屏障的关键。
皮肤显然是最重要的保护,但另一个重要的屏障是消化道,它是:
-
人体 80% 免疫细胞的所在地。7
-
肠道菌群是一个由大约 500 种不同种类的细菌组成的微妙平衡群落。
在一个健康的消化系统中,保证婴儿免疫系统和身体免受疾病侵害的部分任务依赖于益生菌(或细菌培养物)——它们也能帮助平衡潜在的有害细菌。支持这一防护屏障的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增加宝宝消化道中益生菌的含量。
最近的研究表明,母乳中天然含有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8,9,双歧杆菌具有以下特点:
-
是益生菌
-
在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肠道菌群内发现的天然细菌中,有 90% 是双歧杆菌。10
-
有助于建立健康的消化道菌群。
-
有助于强大免疫系统的健康发展。11,12
仅凭这些事实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为什么母乳是婴儿益生菌的理想来源。
益生菌是什么?
“益生菌”的字面意思是益于“生命”。
益生菌是活的、安全的微生物,存在于食物中,它们也被称为“自然培养物”或“有益细菌”。
它们对健康有特殊的好处,如果摄入足量的话,有助于消化和增强免疫系统。13
益生双歧杆菌或乳双歧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双歧杆菌,加拿大卫生部认定其为一种益生菌,有助于婴儿养成健康的消化道菌群。14学界针对乳双歧杆菌对婴儿的健康益处也进行了广泛研究。
研究表明,益生菌在被摄入后,只会暂时驻留在消化系统中11,13,14持续每日摄入乳双歧杆菌对于健康是十分必要的。14,15
乳双歧杆菌已经被证明有助于提高抗体水平,它是身体的免疫保护剂,也是健康婴儿免疫系统和自然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15,16,17
¤加拿大全母乳喂养的足月婴儿每天应补充 10mg (400 IU) 的维生素 D。
参考文献:
-
Joint statement of Health Canada, Canadian Paediatric Society, Dietitians of Canada, and Breastfeeding Committee for Canada. Nutrition for Healthy Term Infants: Recommendations from Birth to Six Months. 2012. 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services/food-nutrition/healthy-eating/infant-feeding/nutrition-healthy-term-infants-recommendations-birth-six-months.html
-
Joint statement of Health Canada, Canadian Paediatric Society, Dietitians of Canada, and Breastfeeding Committee for Canada.Nutrition for Healthy Term Infants: Recommendations from Six to 24 Months. 2014. 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services/food-nutrition/healthy-eating/infant-feeding/nutrition-healthy-term-infants-recommendations-birth-six-months/6-24-months.html
-
Adapted from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and Dietitians of Canada. Manual of Clinical Dietetics, 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in-Publication Data, Chicago.
-
FAO/WHO Joint Expert Consultation. Report of a joint expert consultation: FAO Food and Nutrition paper No. 57, Rome, 1994. p.49-55.
-
Dietitians of Canada. Food Sources of Omega-3 Fats. https://www.dietitians.ca/Your-Health/Nutrition-A-Z/Fat/Food-Sources-of-Omega-3-Fats.aspx. Posted Oct 28, 2016. Accessed June 9, 2017.
-
Physical Appearance and Growth: Your 1 Year Old.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toddler/Pages/Physical-Appearance-and-Growth-Your-1-Year-Old.aspx。 Accessed June 29, 2017.
-
Brandtzaeg P et al. Gastroenterol 1989; 97:1562-84.
-
Gueimonde M et al. Neonatology 2007;92:64-6.
-
Martin R et al.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9; 75(4): 965-9.
-
Yoshioka H et al. Pediatrics 1983;72:317-21.
-
Saavedra, JM. Nutr Clin Pract 2007;22(3): 351-65.
-
Marchand et al. Using probiotics in the paediatric population. Paediatric Child Health 2012; 17(10):575 (Reaffirmed Feb 28 2015).
-
Joint FAO/WHO Expert Consultation on Evaluation of Health and Nutritional Properties of Probiotics in Food including Powder Milk with Live Lactic Acid Bacteria, October 2001.
-
Health Canada. Accepted Claims about the Nature of Probiotic Micro-organisms in Food. April, 2009. Available at: 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services/food-nutrition/food-labelling/health-claims/accepted-claims-about-nature-probiotic-microorganisms-food.html。
-
Fukushima Y et al. Int J Food Microbiol 1998; 42:39-44.
-
Holscher HD et al.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12;36:106S-117S.
-
Mohan R et al. Pediatr Res 2008;64(4):418-422.